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党建>党课学习 正文

陈望道:《共产党宣言》精神忠实传人的典范

发布时间: 2020-03-17 09:31:40 来源: 上观新闻 作者:

  今年是《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问世100周年,中国共产党人如何从《宣言》精神中汲取战“疫”的力量,永远做“《宣言》精神的忠实传人”?如何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战“疫”的重要讲话精神,“把《共产党宣言》蕴含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运用到打赢这场特殊战役?《宣言》首译者、复旦大学老校长陈望道的一生,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望老恰恰是《共产党宣言》精神忠实传人的典范。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指出:“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一个忘记来路的民族必定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一个忘记初心的政党必定是没有未来的政党。”2017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刚刚闭幕一周,总书记就来到“兴业路”“石库门”的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看了陈望道同志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等文物后,强调“我们要经常回忆、深入思索,从中解读我们党的初心……我们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2018年4月23日,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围绕“《共产党宣言》及其时代意义”专题举行第五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再次提出:“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党宣言》精神的忠实传人”并就如何坚持《宣言》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等发表重要讲话。

  今年是《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问世100周年,中国共产党人如何从《宣言》精神中汲取战“疫”的力量,永远做“《宣言》精神的忠实传人”?如何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战“疫”的重要讲话精神,“把《共产党宣言》蕴含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运用到打赢这场特殊战役?《宣言》首译者、复旦大学老校长陈望道的一生,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望老恰恰是《共产党宣言》精神忠实传人的典范。

  第一,总书记指出,做《宣言》精神忠实传人,要矢志不渝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从接受翻译《宣言》任务的那一刻起,陈望道一生从未改变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他说,“(经历了‘一师风潮’的洗礼)对于新旧逐渐有所辨别……有了更高的判别的准绳,也就有了更精的辨别……便是马克思主义。”恩格斯曾经说过:“翻译《宣言》是异常困难的。”陈望道自述道,“费了平常译书的五倍功夫,把彼全文译了出来”。解放初,陈望道会见外宾时,有人问及望老,为什么那么难,还要坚持翻译,他回答:“当时社会上有各种思潮,无政府主义、工团主义以及其它许多乱七八糟的东西,因为我信仰马克思主义,所以就答应翻译了。”直至1973年9月,在接受中国新闻社的记者采访时,83岁高龄的望老仍向记者表明:“活着一天,就要为党工作一天”。

  第二,总书记强调,做《宣言》精神忠实传人,要忠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陈望道的一生就是始终把人民的解放与幸福作为全部思想和行动的主题。比如,他最早关心和研究妇女问题。五四运动初期,陈望道就在全国率先提出妇女解放、男女平权、妇女参政、婚姻自由等进步主张,是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者和倡导者。陈望道对妇女经济独立问题的剖析深入到劳动权的层面,指出妇女要解放就应该有绝对的自由劳动权,做到真正的经济独立,还提出对这一独立的具体要求,如“取得家庭里男子一样的教养期间”;在倡导母性自决时,强调“由女性自己的一直决定生育几个孩子的事情”……这些鞭辟入里的洞见归根结底源自他对百姓疾苦、人民苦难的情怀。六七十年代,复旦大学地处上海的城郊结合部,属宝山县地界。因为隶属郊县,不论是师生的粮油还是副食品供应都远比市区要差,同时给复旦职工子女的读书、升学、就业也带来许多不便。身为一校之长的望道先生,为此多次给上海市政府有关部门反映,希望尽快解决这一问题。1977年10月,老校长弥留之际,上海市有关领导来探望他时,问他有什么要求,他说:“我个人别无他求,只希望复旦能尽快划入市区的杨浦。”在他去世后不久,这一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望老就是这样一位即便是弥留之际,仍然心系师生、心系人民的共产党人。

  第三,总书记提出,做《宣言》精神忠实传人,要顺应世界发展大势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共产党宣言》最后一句经典译文,是许多人耳熟能详的,也是最能反映《宣言》国际主义精神的。比较这句文字的最早中译文和陈望道的译文,更能反映望老当年在翻译时就形成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国际主义思想。1905年11月26日,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第2号发表朱执信撰写的《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一文,专门介绍马克思(译为“马尔克”)的生平和学说。在该文中,朱执信将上述经典句子译为:噫!来,各地之平民,其安可以不奋也!把“无产者”译为“平民”,明显受到当时日译本的影响,阶级对立、阶级斗争的核心思想并未准确体现,马克思、恩格斯原文关于“全世界”“团结”或“联合”之意也未译出。而1920年陈望道把它翻译为:万国劳动者团结起来呵!一下子就直指愿意,凸显了“万国”这样一个全人类“共同体”的理念。

  第四,总书记多次强调,做《宣言》精神忠实传人,要按照新时代新要求加强党的建设。1920年5月,陈望道带着《宣言》的译稿来到上海老渔阳里后,党的早期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便在此处成立,陈望道就是其中主要成员并与陈独秀等一同开展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工作,成为了我们党最早的五位党员之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望老还出任中国共产党上海地方委员会首任书记。有一则小故事反映了望老对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组织工作用心用情:1922年农历狗年春节前夕,陈望道用《共产党宣言》中的核心思想创作了一首6句77个字的《太平歌》并把歌词印在新年贺卡背面。1月28日(农历正月初一)上午,陈望道、沈雁冰、李汉俊、李达等带头,发动上海全体党、团员100多人与工人50多人,分头上街散发。不到半天,6万多份“红色贺年帖”就散发到上海的大街小巷、公共场所。工人拿到“贺年片”后非常感动,认为“上海滩有人关心工人了”。巡捕房知道后惊呼道,“不得了,共产主义到上海来了!”……这些使得“共产主义”一词更加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上海进步青年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当时党的生力军。

  第五,总书记还指出,做《宣言》精神忠实传人,要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1920年9月,陈译《共产党宣言》的第二版在沪发行同时,外国语学社成立。在这所党培养革命干部的特殊学校里,陈望道亲自讲授《共产党宣言》,他就特别注重结合时局、洞察当时的时代风云,关注和回答100年前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听讲的学员就有22岁的刘少奇,16岁的任弼时,18岁的罗亦农,17岁的萧劲光等等,刘少奇回忆说,“从这本书中,我了解共产党是干什么的,是怎样的一个党,我准不准备献身于这个党所从事的事业,经过一段时间的深思熟虑,最后决定参加共产党,同时也准备献身于党的事业。”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964年4月19日在杭州大学演讲时,陈望道说:“学习的目的是为了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自己。据我看来,如果学的好,可以得到两个大用处:一个是改造我们的立场、观点、方法,就是我们的世界观;一个是做我们学术研究的理论基础。理论基础打得牢固,才不会迷失方向,误入歧途,才有可能保证我们研究保持又红又专”。

  第六,总书记还提出,做《宣言》精神忠实传人,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研究。1920年5月从家乡义乌完成了《宣言》的翻译回到上海后,加入了党的早期组织并担任劳工部长(又叫工会部长),其重要工作之一就是主持中国第一个面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通俗刊物——《劳动界》的编辑发行,陈望道利用这一阵地发表了一批他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如《真理底神》、《女子问题和劳动问题》、《劳动者唯一的“靠著”》等。1920年初,陈独秀到上海,在上海诞生的《新青年》杂志也随之迁回上海。陈望道开始参与并负责《新青年》的编务,由此这本杂志逐渐成为党的早期组织机关刊物,发表了陈独秀的《劳动者底觉悟》、《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和李大钊的《“五一”运动史》以及各地劳动状况的调查。陈望道自己也撰写了不少文章,如《劳农俄国底劳动联合》。对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习研究的态度,1964年,陈望道作为语文学家在杭州大学同样说道:“甲、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理论基础,指导思想;乙、以中国的语文实事为研究对象;丙、批判地继承我国语言学遗产;丁、批判地吸收外国语言学研究成果”由此可见,他始终注重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来确定学术研究的方针和原则。即便对于发展我国语言科学和语文事业,他总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作者分别为复旦大学党委党校办公室主任兼组织部副部长、义乌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编辑: 程雄

党建动态

政策法规

e公益